民间组织自发为受灾群众清淤的行为,是社会力量在灾害救援中主动担当的生动体现,充满了温暖与力量。灾害过后,淤泥堆积不仅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,还可能滋生细菌、引发卫生隐患。这些自发行动的民间组织,或许没有专业的大型设备,也没有统一的指令安排,但他们怀着“能干的我们就去干”的朴素信念,带着铁锹、推车等简易工具,走进受灾的社区、街道,一铲一铲地清理淤泥,一趟一趟地运送垃圾。他们中可能有附近的商户、返乡的年轻人、退休的老人,甚至是互不相识的志愿者因为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。汗水浸湿衣衫,泥土沾满双手,却挡不住他们忙碌的身影和坚定的脚步。这种自发的行动,不仅在物理层面为受灾群众扫清了生活障碍,更在精神上传递了守望相助的力量——让受灾群众感受到,他们不是在独自面对困境,身边有无数陌生人愿意伸出援手。民间组织的这种主动性,也是社会应急体系的有益补充。在灾害救援中,政府力量发挥着主导作用,而民间组织的灵活、贴近基层等特点,能让救援帮扶更精准地触达细微之处。“能干的我们就去干”这句简单的话,背后是对同胞的共情,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,更是普通人用实际行动书写的担当。这样的场景,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度。在灾难面前,个体的力量或许微小,但当无数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,就能形成战胜困难的强大合力,为受灾地区带来重建的希望与动力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