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5日,北京大学在校内网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做好本科学业评价工作的通知》,宣布从2025级学生起,在各类含有学业评价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绩点,旨在抑制高校内卷,引导学生对分数不过于斤斤计较,缓解因绩点竞争导致的“工具化学习”和“无效内卷”。以下是具体情况:改革内容: 取消绩点:课程考核成绩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进行评定和记载,等级制成绩不换算成绩点。大二、大三和大四的学生,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,也可沿用绩点制进行评定和记载。 取消优秀率指标:不再设置指导性课程成绩优秀率指标,避免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优秀率而过度追求高分。 引入合格制:学生可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包以外的课程内选择1门课,以“合格制(P/NP)”方式记载成绩,成绩合格即可取得该门课程学分,鼓励学生勇于探索,开展跨学科学习。改革目的:北大的这一改革旨在打破“唯绩点论”,让教育回归本质,减少学生对分数的过度追求,促进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,营造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学习氛围,使学生能够更自由地探索学术兴趣,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。可能的影响: 对学生的影响:部分学生认为取消绩点后心理压力会小很多,即使某一门不小心发挥失误,也不会影响其他科目的成绩,而且可以更专注于主干知识的理解,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于科研项目等。但也有学生担忧,取消绩点只不过转换了卷的赛道,当课程成绩所占比重降低,科研、竞赛和社会实践的比重会有所提升,大家会为此投入更多精力。 对教师的影响:取消绩点后教师需要设计更多好的项目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,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|
|